产品中心

你的位置:首页 > 产品中心

中方一招“反杀”美接连出现重磅消息紧急求中方高抬贵手!

  据财联社近日消息,日期,美国财政部公布了2024年10月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报告数据显示,10月份外国投资者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结束了连续五个月的增长。以日本和中国领衔,美国前十大“债主”中多达七个在当月选择了减持。同时,中国的美债持仓进一步刷新了2009年以来的新低。美国财政部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美国第二大海外“债主”中国在10月继续站在了减持美债的阵营之中——中国10月的美债持仓量环比减少了119亿美元,总持仓规模降至了7601亿美元。这也是中国连续第四个月减持美债。

  对美债风险认知的转变 过去,中国因大量出口产品积累外汇盈余,投资美债作为储备生息资产,能增加抵御经济危机和国际资本冲击的底气。但如今,美国债务规模不断攀升至35万亿美元,靠借新还旧维持,类似“庞氏骗局”,且俄乌冲突后俄罗斯外债遭冻结、利息被挪用的情况,凸显出美债已成为有较大风险、随时有可能“暴雷”以及被用作制裁工具的资产,所以中国对美债的态度从积极持有转为谨慎减持,减持趋势反映出对美债风险的重新评估以及避险需求。

  减持作为战略考量与应对手段 , 从战略方面出发,持续减持美债向相对安全规模靠近是必要的。如认为3000亿美元左右可能是相对安全地带,在此规模下美债可成为可攻可守的筹码与“武器”,既保留一定影响力用于应对与美国的经贸等合作谈判、博弈,又不至于因持有过多而过度暴露在美债潜在风险之下。

  减持或增持美债的动态变化可成为应对美国相关举措的手段。像在特定时期,如美国财长来访、有合作谈判意向时适当增持,可作为友好合作的表示或谈判筹码;而面对美国发起贸易战等不友好行为时,抛售美债能成为强有力的反制手段,其影响力巨大,犹如“核武器”级别,所以减持美债的操作也是在复杂的中美经贸等关系背景下,灵活运用资产手段来维护自身利益的体现。

  增持月份的特殊考量 虽然整体趋势是减持,但个别月份如今年4月、6月出现增持情况,这说明美债持仓的调整并非单向固定的,而是根据中美之间不同阶段的外交互动、经贸谈判形势等灵活变动。增持可能是基于短期外交礼仪、营造良好谈判氛围或是为了后续更有利的经贸合作等因素综合考量,是一种策略性的操作,目的是使美债持仓变化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整体对外经济交往和利益维护的需要。

  随着美债规模的一直增长,美国的债务水平越来越不持续。现在35万亿的美债,只能靠借新还旧续命,成了典型的“庞氏骗局”。更加要命的是,俄乌冲突后,俄罗斯持有的巨额外债,竟然成了美欧的武器,直接冻结,利息划给乌克兰使用。

  美元债务,使得人们愈发不相信美元,而美元目前依然还是世界上唯一的国际货币,大的国家其货币在国际上有一定的认可能力,比如欧元、日元和人民币等,然而对那些小国来说,其本身的货币,得不到世界的认可,对他们而言,只能储备美元。换句话说,即使美元有债务风险,很多国家不得不接着使用美元。在这样的逻辑下,当美国各州和全球央行开始增持黄金的时候,减少美元使用的时候,开始寻找别的货币来代替美元的时候,这才是真正的美元危机。

  在此情况下,美债就成了一个大坑,随时有可能暴雷,也随时有可能成为制裁的武器。所以,对美债的策略也在变化。过去几年,咱们基本上一直减持美债,从万亿规模减持到7000多亿。而且,这种减持趋势还会继续。总体而言,中国美债持仓的变化反映出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与政治形势下,基于风险防范、战略布局以及灵活应对外部挑战等多方面的综合考量与权衡。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