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今年兰州城最火爆的新晋网红打卡点有哪些,佛慈1929文创广场一定榜上有名。这里曾是诞生于1929年的兰州佛慈制药厂旧址,经历了时代变迁和历史沿革,见证了甘肃省中药事业的崛起与发展。如今,这个历经沧桑的老厂房焕然一新,成为充满创意与时尚的文创广场。
作为“一五”时期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之一的兰州,工业文化和工业遗存家底丰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兰州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国家工业基地,在“一五”“二五”期间,有着“共和国长子”之称的“兰炼”“兰化”就在这片热土上发展壮大。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兰州市就进行过全市范围工业遗产普查并编印了《兰州工业遗产图录》。
然而,在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和产业体系的升级中,许多老厂房失去了其原有用途。在不断的城市建设中,对于老旧存量空间合理再利用的规划布局,也成为慢慢的变多老厂房改造重生的新机遇。
近年来,兰州市对工业遗存保护利用方兴未艾。如兰州首座工业遗址公园“中车·拾光公园”依托原兰州机车厂柴油机分厂厂区原有的轨道、桁架、烟囱及生产设备零部件,进行艺术化加工和展示;兰州交通大学内设火车主题公园,收藏展示退役蒸汽机车和内燃机车;兰州油泵油嘴厂,还有前面提到的兰州佛慈制药厂都是将原厂区建筑改造更新为文化创意园区。这类既接地气、又具人气的城市工业遗存景观,让工业遗存变得有“温度”,进一步强化广大群众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感。
曾经气势恢宏的厂房、生生不息的高炉、如火如荼的冶炼,对于建设者而言,是一种历史回眸,记录着那个年代产业工人们艰苦创业的激情岁月;对市民而言,则是一种情感升华,这是一部新中国工业体系建设的“历史教科书”,向人们讲述着过去的辉煌与光荣,也传承弘扬着劳动创造精神。
说到这里,不知道提起老旧厂区会让你想到什么?是铁锈斑斑的金属机床、杂草丛生的废弃流水线,还是濒临坍塌的危房?其实不然……
行走在方大炭素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兰州炭素厂)现代厂房林立的厂区,绿树掩映间,有几排砖砌结构的老厂房。这些拥有60年历史的老厂房,里面装备的是世界一流的炭素生产设备,有国外引进的4000吨油压机、振动成型机、亚洲最大的焙烧环式炉,国内最先进的电极加工新线包括机器人等,各条生产线在满负荷运行,老厂房里焕发了新生机。在这里,老厂房、老设备一部分继续维护利用,发挥余热;一部分保护起来,作为爱国、爱厂教育的实物,建成教育基地进行展示,对员工特别是新员工开展厂史教育,激发他们的荣誉感、自豪感。
由此可见,既要保护和利用工业遗存,也要传承工业文化。工业遗存记录着工业文明的发展轨迹,蕴含着工人记忆、工厂文化和工业精神,是城市历史背景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育人文情怀的重要资源。
有业内专家觉得,纵观城市更新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将老旧工业厂区改造成商业综合体、消费体验中心、健身休闲娱乐中心等多功能、综合性新型消费载体是一种趋势。而且,在老旧厂房改造上,应倡导多元化的更新改造模式,以艺术创意、产业重塑、商业激活等形式实现老旧厂房的升级改造、破茧成蝶。
2023年3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与信息化部修订出台的《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指出,鼓励利用国家工业遗产资源,建设工业文化产业园区、特色街区、创新创业基地、影视基地、城市综合体、开放空间、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所等,培育工业设计、工艺美术、工业创意等业态。
因此,对老旧厂区做改造不但可以解决生产和生活需求,提升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还可以充分挖掘工业遗存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和时代价值,完善城市形象,满足当下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需求。
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产业体系、不同的地域文化,保护利用有价值的工业遗存,绽放出个性光芒,塑造出独特的文化品牌,对于保留城市记忆、延续城市生命、塑造城市文化、满足城市情感,具有不可忽视的及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