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生命线”指埋设在城市地下的各类管线及其附属设施,包括供水管线、燃气管线和通信管线等,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对地下“生命线”来管理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关键一环,实时掌握地下“生命线”现状也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重要需求。
近年来,各地运用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物联网和AR(增强现实)等技术,构建地下管线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为地下“生命线”配备“智慧管家”,提供智能分析和辅助决策功能,实现数据全面统一、感知交互可视、系统融合互联、供应精准匹配、运行智能高效、预测预警可控,达到可视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的目的。
四川省成都市在地下综合管廊内部所安装的设施设备能实时监测氧气、温度、湿度、液位等环境参数并同步传输至后台控制管理系统,当出现不正常的情况时会自动报警,降低巡检工人的劳动强度,逐步提升了地下综合管廊的管理效率。
曾经,通信管线、燃气管线等要么架在空中、交错复杂地“网”在道路上空,要么埋入地下,维修时需要把马路“开膛破肚”。如今,在成都市天府新区雅州路,这些管线都搬进了被称为地下综合管廊的“集体宿舍”里。
在管廊入口处,一个头顶着两只“大眼睛”、脚踏四个轮子的“小家伙”正在等待指令。当指令发出后,它立即向11号舱门驶去,行驶五六米后便在舱门前停下来,两只“大眼睛”对着门旁的电力设备和管廊上方的监控设备“左看右看”。“这是在对配电系统、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进行巡检。”相关负责的人介绍说,“根据设置,它会将巡检发现的问题进行自动图像分析,并把结果推送到控制中心的电脑上。”
这个机器人每走到一处停下来时,控制中心的电脑屏幕上也会同步出现它的“眼睛”所看到的画面,实时显示此处的氧气、温度、湿度、硫化氢、甲烷等环境参数;预警系统会弹出一些信息,精确记录着哪个点位存在“指示牌不工作”“通风异常”等问题。
“以前,我们人工巡检每天巡检距离5公里,需要配备多个巡检工人,效率较低,还有可能会出现错误。”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现在察觉缺陷都是立刻上报,巡检效率提高了近50%。”
目前,机器人已经“包揽”该地下综合管廊内各类报警指示灯、灭火器、环境监视测定设施、水泵风机运作时的状态、照明、渗水情况等巡检内容。利用机器人巡检,巡检数据将自动记录、分析、应用,后期还能够直接进行自动派单,效率进一步提升。“最重要的是降低了巡检工人的劳动强度,也减少了漏巡、少巡和错巡的情况。”
同时,成都市IT大道处的地下综合管廊也有了“智慧管家”。在管廊内部,每公里设置有500余个监测设备,环境与设备监控、安全防范、火灾自动报警等系统发现氧气、温度、湿度、硫化氢、甲烷、液位等环境参数超标时,就会立即报警。系统也能自动记录报警的具体时间和位置,联动防火分区和监控中心的声光警报器,自动启动风机、水泵等设备,喷洒灭火粉,开启照明等装置,并在地下综合管廊系统平台弹出报警位置的视频画面,方便工作人员实时掌握相关情况。
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随着成都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步伐的加快,管廊管理工作也在有序推进。据了解,成都市地下综合管廊智能管理体系由市级管理平台和多个分控中心构成,正在推动构建全域监督管理和片区运维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浙江省海宁市地下管线综合管控在线数字化平台依托“一朵云”、建设“一个库”、绘就“一张图”、打造“一条链”、开发“一个工具箱”,同时深化“X个应用场景”搭建,建好“数字驾驶舱”。
海宁市的地下管线分类多、数量大、范围广,涉及排水管线、燃气管线和通信管线等多个主体。由于管线数据更新不及时、不到位,导致地下管线家底不明,施工破坏事故时有发生。
“像我们这样的老小区,今天进行燃气改造,明天实施雨污分流,隔一段时间就要开挖道路。”市民张大伯说,家门口的道路隔三岔五被“开膛破肚”,张大伯和邻居们都十分担心地下管线破坏所引发的安全事故。
为维护地下“生命线”稳定运行,海宁市找准地下管线综合管控“小切口”,聚焦破解行政审批程序复杂、管线重复开挖、安全风险隐患掌握不及时、应急联动不畅通等堵点痛点问题,绘好地下管线“一张图”。
通过成立“数智管线”工作专班,海宁市梳理细化城市地下管线“V”字模型,搭建相关场景应用。去年11月,海宁市地下管线综合管控在线数字化平台上线运行。
海宁市全面构建地下管线综合“智管”数字化平台架构,逐步形成覆盖地下管线管理全流程的管控体系和覆盖全领域的地下管线及空间利用模式。对接前端物联感知等多元感知设备,完善城市感知网络,运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对地下管线的实时把控和风险规避。“我们将地下管线普查数据汇集形成‘一张图’,建立数据动态实时更新机制,确保地下管线数据的时效性。”相关负责人说。
未来,海宁市将持续推进地下管线综合管控在线数字化平台迭代升级,以制度重塑,破解多跨协同管理难点;以业务流程再造,建立地下管线全生命周期闭环管控体系;以数字化、智慧化科学技术手段,解决建设监管缺失问题,补齐“智管”地下管线的短板,提高城市数字化治理水平,改善企业的营商环境,增强市民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重庆市南川区智慧管廊综合管理平台将管廊内部的机电设施、通风设备、排水设备、照明设施、综合布线等信息数据接入统一平台,实时监测地下综合管廊的内部运行动态,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
在南川区地下综合管廊龙济二路段,两名巡检人员正在检查廊道内的监测仪器,廊道两旁架设了供水、供电、热力等地下管线,并配套消防、照明、监控、报警等设施。
随着地下综合管廊的投用,为方便运维管护,南川区打造了智慧管廊综合管理平台,该平台应用物联网、大数据、AI(人工智能)等技术,集运营、监测、应急、值守、运维等功能于一体,让城市各处的地下管线穿上“智慧衣”。
在管廊监控中心的大屏幕上,地下综合管廊内的水、电、气等多个重要监控点反馈的实时画面清晰可见。为确保问题能得到及时反馈,管廊内部还配备了定点电话,方便巡检员通过电话向监控中心反映巡检情况。以消防安全为例,廊道内配备有光纤感温式火灾监测系统、高压细水雾喷头、烟感报警器等设备,“在电缆出现不正常的情况时,光纤感温式火灾监测系统能及时将数据传回监控中心,监控中心便能通知维护人员前往查看并维修。”相关负责人说,地下综合管廊的投用大幅度的提高了城市地下管线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管廊建成后,将电力、通信、给排水、再生水、热力等管线纳入其中,搭配智慧运维系统,好比拥有‘AI大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人员安全定位、巡检管理、设备控制、报警管理、管廊资产管理、能耗监测等功能,24小时保障地下综合管廊平稳运行。”相关负责的人介绍说,地下综合管廊不仅能实现自检,还能与维护人员进行线上、线下联动,精准定位和精细修复,降低维护人员的施工风险,实现“事后维修”到“事前诊断”的本质改变,也避免了反复维修开挖道路造成城市交通拥堵、路面质量差等情况的出现。
据介绍,南川区地下综合管廊总体设计以“一环三射线”为布局,以南大街、东环路、北环路、龙济二路形成一环,以隆化大道北延伸段、南大街延伸段、隆化大道南延伸段形成三条射线公里。管廊建设完成后能服务中心城区、北固片区、东胜片区和文凤片区,同时将加强完善南川区交通体系、释放地面空间、提升地下管线的管护能力,助力推动城市建设发展。
近日,山东省淄博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 健康发展的十条措施》的通知。
濮阳市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抓手,梳理出一批高频事项,优化事项清单,通过直接取消证照材料、数据共享、在线核验、告知承诺和容缺受理等方式,实现“两个免于提交”(政府部门核发的材料免于提交、可提供电子证照的免于提交)。
近日,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淮河路上的“合肥城市记忆馆”正式对外开放。该馆在合肥市老市政府大楼的基础上做改造修建,将1949年至2022年中关于合肥科技、生活、家电等方面的故事与物件,通过声光电、VR(虚拟现实)等手段进行模拟展现,让记忆在人们心中延续。
日前,中铁十八局集团北京公司联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举办以“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10月13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在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召开全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推进会,深入学习贯彻习文化思想和习关于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重要指示精神,总结工作成效,交流经验做法,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努力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迈上新台阶。
记者日前从重庆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员会获悉,重庆市各个城市更新文旅项目开展了精彩纷呈的活动,吸引市民游客参与娱乐。国庆假期期间,重庆投用的37个城市更新文旅项目,客流量达562万人次,同比增长123.9%,直接收益近4亿元。
涵养匠心品质 叫响“中国建造”好品牌——“全国工程建设领域‘质量月’开放体验日”系列活动掠影
发扬工匠精神,技能成就梦想——2024年杭州市园林绿化职业技能竞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