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你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叙利亚内战根源16年前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

来源:188体育线上平台    发布时间:2025-03-25 14:11:28

  有些人说美国人缺乏战略,可他几十年来坚持搞乱中东,说明战略很清晰。从以色列在中东建国,到50年前和沙特签订石油美元协议,再到十几年前的“阿拉伯之春”这股妖风一直吹到现在,美国人不仅战略清晰,而且执行上也坚持到底。

  “世界乱不乱,美国说了算。”这句话可不仅仅是开玩笑,而是美国维持霸权战略的需要。2010年爆发的“阿拉伯之春”就是这样吹起来的,现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就是当时的主要操盘手。

  1976年出生的沙利文,2021年获美国总统拜登任命,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这个职位就是美国总统外交与安全政策的“首席谋士”“首席智囊”,沙利文44岁进入白宫权力中枢,位列内阁,一定有他的过人之处。

  沙利文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上学期间一直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学霸中的学霸,中学期间就被老师评价为“最大有可能成功的人”。大学时代,沙利文博览全书,把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先后获得耶鲁大学政治学学士、牛津大学国际关系学硕士和耶鲁大学法学院的法学博士。你看,在哪里上学,要想学习好,那都需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确实,沙利文博览群书、博闻强记;思维敏捷、智谋过人。拜登称赞他是“一代人中智者”(好家伙,至少是几十年中最聪明的人),希拉里夸奖他有当总统的潜力,美国战略大师基辛格,虽然是共和党政客,但是也对身为人的沙利文赞赏有加。当年曹操为了当官,专程去拜访人物点评家许劭,得到了“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语。沙利文仅仅依靠自己的才华,就得到拜登、希拉里和基辛格的赞赏。

  也许有人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沙利文再厉害,拜登马上就要下台了,特朗普不会用沙利文的,沙利文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的确,特朗普很难用沙利文这个人,但是,特朗普不一定把沙利文的政策和计划全废了。而且,沙利文作为学者型政客,大概率会去教学或者做研究,这些机构都和国会联系密切,沙利文虽然不在朝,也有一定可能会继续影响美国外交与安全政策。

  如果4年之后,再次大选获胜,沙利文大概率重回权力中心。当然,前提是沙利文能活着,今年媒体都炒作沙利文在基辅被炸死好几回了,就在前两天,12月21日又有一次。这也舆论战的一部分,也恰恰说明沙利文对美国政策的影响力很大。不管沙利文是死是活,在大变局、大博弈的背景下,沙利文这个美国人制定的战略和政策,尤其是“重返亚太”等对华战略,还是值得着重关注的。

  这个人全程参与制定实施了希拉里的“互联网自由战略”,并且在2010年开始爆发的“阿拉伯之春”中大发神威。“互联网自由战略”结合中情局特工渗透,在“阿拉伯之春”爆发一年内颠覆了突尼斯、埃及、利比亚、也门四个国家政权,其他阿拉伯国家政权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阿拉伯之春”导致的叙利亚内战持续至今,终于在今年12月8日,美国又看到一个“不听话”国家的政权被推翻。

  其实自从2011年开始,阿萨德政权面对美国的颠覆行动,依靠俄罗斯军事支持,虽然控制了叙利亚内战局势,已经像一个ICU的病人一样,一直靠输氧续命,到今年11月27日,俄罗斯已经没办法为叙利亚提供足够多的氧气了。那美国都是怎么颠覆阿萨德政权的呢?看看沙利文是怎么干的就明白了。

  2003年沙利文在耶鲁大学法学院毕业后,在家乡明尼苏达州一家叫斐格的律师事务所工作,很快就成为该州参议员艾米·克洛布彻的首席顾问,辅佐克洛布彻成功竞选连任国会参议员。克洛布彻非常赞赏沙利文的才华,认为沙利文应该有更大的舞台,于是把他推荐给自己的闺蜜——希拉里·克林顿。

  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32岁的沙利文慢慢的变成了希拉里的亲密助手。你看,新闻媒体报道都用上了“亲密”这个词儿,虽然肉麻麻的,但是足以说明希拉里对沙利文的认可。希拉里虽然败给了党内对手奥巴马,但是在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后,他提名希拉里担任国务卿。

  被希拉里欣赏的沙利文,跟随希拉里入职国务院,担任国务卿的副幕僚长,也就是国务卿办公室副主任吧。从此,沙利文开始和叙利亚内战发生关系。

  2009年希拉里担任国务卿后,推出了“互联网自由战略”,目的是在互联网时代,利用互联网传播美式价值观,控制舆论,进行渗透。说白了就是把互联网当做美国颠覆其他几个国家政权的主要工具,沙利文正是制定“互联网自由战略”的关键人员。美国中情局官员公开表示,利用互联网输送美国价值观,比直接派特工或者培养代理人进行渗透颠覆更容易、更快、更有效。

  就在这样一个时间段,“阿拉伯之春”来了。美国,确切的说是国务卿希拉里的“互联网自由战略”团队,成功地利用互联网把这股风迅速吹遍阿拉伯世界,并且利用这股风对阿拉伯国家进行政权颠覆。

  “阿拉伯之春”并不是希拉里团队刮起来的,那它是怎么刮起来的?源自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冲击。科技越发达,世界发展越快,也让地球越来越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次贷危机波及中东之后,引发了中东“阿拉伯之春”的爆发。

  很多人对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可能都没啥印象了,估计90后、00后都不知道这场次贷危机。这场危机又是怎么爆发的呢?

  冷战之后,美国一家独大,独孤求败的同时,彻底放飞自我。1992年,日本裔的美国人弗朗西斯·福山写了一本书《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认为人类社会在社会模式上已经进化到头了,西方的各种制度就是最后的社会制度,全世界都要纳入到这个制度中。当时这本书一下子说到了美国人的心坎上,一时洛阳纸贵。强大的美国终结了历史,全世界都得学美国,美国再无对手,美国要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享受人生,加快享受人生。

  美国人本来就喜欢贷款,现在已无对手了,全民提前消费,贷款买房、贷款买车、贷款卡拉OK。以前美国人贷款买房也要进行信用调查,信用差的不能贷款,华尔街之狼一看,这样不行呀,信用差的人不能贷款买房得让华尔街少挣多少钱呀!不行,需要让信用低的人也可以贷款买房,还能零首付,这样银行家才能赚更多的钱。于是,银行开始大量向信用差的人发放购房贷款,而且零首付。

  他们大肆宣扬,历史都终结啦,美利坚自由的灯塔将照耀全世界,美国房价将只涨不跌,大家都来贷款买房吧,现在零首付贷款就能住上公寓,有房的改善居住条件,贷款买个大别野,还带俩车库,再贷款买一辆房车,周末拉着老婆孩子郊游,让所有的美国人都实现“美国梦”。于是,大量信用低的人都贷款买到了房子。

  什么“美国梦”,其实这就是不良贷款。信用差就不靠谱,长时间和一个信用差的人打交道,或者同时和很多信用差的人打交道,一定会出事儿。这是基本逻辑,难道银行不知道风险很大吗?普通人都知道,那些钻到钱眼里的银行家当然更明白,所以他们就要转嫁风险。

  银行给这种不良贷款起了一个“高大上”的名字,他们不叫不良贷款,也不叫“信用差的贷款”,而是叫“次一级的抵押贷款”产品,简称“次贷”。

  然后,各大银行高薪聘请的数学家和银行家把这些“次贷”包装成一种叫“信用违约调换”的金融衍生品,拿到金融市场卖给了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投资银行等等各种金融机构。这样银行就把“次贷”的风险转嫁给了购买“信用违约调换”产品的金融机构。

  “信用违约调换”是一个什么东东呢?它的英文是credit default swap,简称CDS。详细的细节内容很复杂,咱这儿就不详细的介绍了,你想那都是数学家建立模型设计出来的,肯定非常高深复杂,一般人根本看不懂,所以才好忽悠人。简单说,这样的产品就是一种可以多次转卖的金融理财产品,但是每一次转卖都制造一次金融泡沫,放大一次风险的规模。

  到后来,购买CDS的机构根本不知道CDS对应的“标的物”是什么了,甚至最初发放“次贷”的银行,又购买了包含这家银行“次贷”标的物的CDS,而且还不知道这批CDS转过了多少道手!到2006年,美国的房产“次贷”已经疯狂到这种程度。

  CDS就像击鼓传花一样,如果那些信用低的贷款人不赖账,或者房价不跌,并且贷款利息不涨,“次贷”CDS就可以一直卖下去,就不会出问题。同样是基本逻辑,贷款人不赖账、房价只涨不跌和贷款利息不涨,这三种情况都是不可能一直不发生的。当着三种情况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同时发生的时候,CDS击鼓传花游戏就玩不下去了——爆发次贷危机!比击鼓传花更严重的是,次贷危机一旦爆发,所有曾经参与买卖这种“次贷”CDS的金融机构都可能受一定的影响,甚至破产。

  2004年6月至2006年7月,美联储连续17次加息,联邦基准利率再次回到5.25%。高利率让大大加重了贷款购房者的还贷负担,2006年开始美国楼市降温,房价下跌,次贷违约率大幅度上升。前面说的三种情况同时发生,“次贷”CDS击鼓传花玩不转了,次贷危机爆发。随后,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进而波及全球实体经济发展。全世界,从发达国家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到实体经济领域,无一幸免。

  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之后,又制造了一场最严重的全球性经济危机。

  美国和控制美元发行的美联储狂印美元,拯救美国经济。但是美元是硬通货,美联储狂印美元,相当于向全世界收取铸币税,在整个世界“薅羊毛”。美国靠美元霸权拯救次贷危机,却导致全球经济受到巨大冲击,这就是美国人说的:“美元是我们的货币,但却是你们的麻烦”。

  2010年,欧洲扛不住了,连国家都没钱还债了,爆发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当时有一个词儿“欧猪五国”,指的是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希腊和西班牙五个欧洲债务问题严重的国家,这五个国家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组合“PIIGS”,正好和英文单词“PIGS”相似,也被称为“笨猪五国”。

  次贷危机对我们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直接造成大量企业倒闭,出口一下子就下降。国家随后实施了包括4万亿投资在内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才化解了银行倒闭、货币贬值、失业激增和社会动荡的风险。为降低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冲击,我们还被迫帮美国度过难关,购买了大量的美债。

  欧洲大多是发达国家,都爆发了欧债危机;我们经济基础牢固、规模大、底子厚,但是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那些经济基础差、规模小的国家,根本扛不住美国制造的这场全球性经济危机。于是在中东,很多阿拉伯国家社会动荡,爆发了“阿拉伯之春”——一场持续至今的浪潮。

  外因通过内因发生作用。客观地说,爆发“阿拉伯之春”的国家自身存在很大的民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比如利比亚的财富都集中在卡扎菲家族,比如埃及经济结构很脆弱,贫富差距悬殊。假如没有次贷危机这一类的外在影响,这些国家也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从自身内部解决实际问题。但是,当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来临的时候,这些国家扛不住了。

  可是美国让全世界为次贷危机买单的时候,却推动“阿拉伯之春”快速蔓延、利用“阿拉伯之春”渗透颠覆政权。这就是强盗本质,因自己的贪婪,让全世界都跟着倒霉,一点都不觉得内疚,反而一看中东那边乱了,马上启动中情局特工、互联网自由战略和代理人,一定要利用好“阿拉伯之春”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进行政权颠覆。

  2010年12月17日,北非国家突尼斯,一个叫·布瓦吉吉的摆摊小商贩,因为抗议警察粗暴执法而死,燃烧自己的生命点燃了“阿拉伯之春”。短短一年之内,突尼斯、埃及、利比亚、也门政权先后被推翻,国家陷入混乱。巴林国王靠海合会国家沙特和阿联酋派出1500名军警组成的安全部队才稳住阵脚。其他阿拉伯国家都受到“阿拉伯之春”的蹂躏,不断,幸运的是,多国政府在做出一定的让步之后逐渐平息下来。叙利亚虽然保住了阿萨德政权,但是在坚持了13年后,仍然没有逃脱被推翻的命运。

  美国为什么心心念念要颠覆其他几个国家的政权呢?地球人都知道,是因为这些国家不停美国的话,甚至和美国对着干。但是,一个主权国家为何需要听美国的话呢?这没有道理嘛。美国说不行,不听美国的话就会影响美国的利益,至于一个国家听了美国的话会不可能影响这一个国家的利益,美国不管。这就是霸权。

  中东的阿拉伯国家,要么是政府,要么是民间,或多或少,都对霸权有意见。而霸权的根基除了军事实力,就是石油美元。赞赏沙利文的前国务卿基辛格曾经说:“谁控制了中东,就控制了石油;谁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世界。”所以控制中东一直是霸权的战略之一。

  奥巴马时代虽然开始“重返亚太”,要在亚太部署60%的军事力量,但是也要保持对欧洲和中东的影响力,美国所谓的在中东战略收缩,也不是要放弃中东。顺便说一下,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也是沙利文操刀,2009年沙利文提出,美国以前的重心是欧洲和大西洋,但是太平洋更大,亚洲潜力更大、规模更大(肉更多!),美国必须把战略重心向亚太倾斜,于是2009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东盟会议上首次提出了“重返亚太”的构想。

  美国既要重返亚太,又不能放弃对中东的影响力,怎么办?搞乱中东,利用中东国家民众对政府的不满,利用教法对中东社会的影响力,利用网络技术煽动、支持那些想推翻现政权的势力和组织,让中东国家永远处于内乱和内战之中。这样,美国就可以在中东打一方,拉一方,在军事力量“重返亚太”之后,仍旧能继续控制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