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推送规则,若不想错过论坛的文章,记得读完在文章最下方右下角点一下“在看”,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里。
2022年,全世界汽车市场依然饱受疫情、供应链危机的影响,充满各种不确定性。在全球车企纷纷转向新能源的背景下,有些车企创造辉煌,有些车企跌下神坛,有些品牌黯然退出,也有品牌宣布“王者归来” ……
岁末年初之际,GPLP犀牛财经特别奉上2022年汽车行业10大新闻事件,带您一起回顾跌宕起伏的2022年汽车市场。
2022年4月3日,比亚迪一纸公告将自己的燃油汽车“彻底了结”,未来将专注于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业务。
这一事件必将成为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最具标志性事件,正是从这一刻开始,传统车企才真正开始和内燃机告别。
受益于较早布局新能源汽车市场,同时又踩上了行业转型的风口,比亚迪成为国内转型最快也是最成功的传统车企。2022年,比亚迪一飞冲天,已经一跃成为国内汽车销量冠军,完成了自主品牌对合资品牌的历史性超越。
在比亚迪的带领下,长城汽车、奇瑞汽车、吉利汽车等自主车企也开始加速转型步伐,逐渐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形成了强大的自主品牌力量,对合资品牌实现了全面赶超。2022年是中国汽车真正开始强大起来,和合资品牌分庭抗礼之年,从这一年开始,市场的天平开始向自主品牌倾斜。
2022年4月8日,广汽讴歌在其官网发布的关于广汽本田整合资源加速电气化的新闻中表示,2023年起,广汽本田将不再生产和销售广汽讴歌品牌的现有产品。
讴歌于2006年进入中国市场,并开始本地化生产,截至2021年一共在华投产了3款车型,包括一款轿车(TLX)和两款SUV(CDX和RDX)。根据乘用车联席会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7-2021年的5年时间里,广汽讴歌一共销售了大约5.2万辆车。
据多家新闻媒体报道称,讴歌退出中国市场可能更多是为广汽本田的纯电动品牌“让路”。本田计划为旗下纯电动品牌e:N打造独立的营销体系和销售网络。e:N品牌的经销商将会优先授权原有的讴歌经销商,讴歌的门店,或将会改成本田专门用来卖纯电动车的展厅。
讴歌的退出,凸显“二线”豪华品牌在中国市场的窘境,前有“BBA”不断抢占市场,后有自主品牌强势追击,中国市场留给“二线”豪华品牌的机会正在慢慢的变少。
在广汽集团发布的2022年4月份产销快报中,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月度产销量突然归零。
虽然官方解释受疫情影响,广汽菲克长沙工厂尚未复工开始生产。但是,广汽菲克退出中国市场早慢慢的变成了“秃子头上的虱子”。
2022年7月18日,Stellantis集团和广汽集团彻底撕破脸,宣布有序终止成立于 2010 年 3 月的合资企业——广汽菲克。
至此,“二进宫”的菲亚特和Jeep品牌以一种非常不体面的方式再一次退出中国市场,未来,Jeep品牌将以进口车的形式继续在中国市场耕耘,而菲亚特或将彻底成为历史。
5月31日,国家财政部发布了重要的公告:对购置日期在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内且单车价格(不含增值税)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600亿元。
原本是一项重大利好,但是车企和经销商却动起了“歪”心思,先涨价,再缩减优惠,想方设法让这“600亿元的补贴”能够进入自己的腰包。
这一政策以透支未来市场为代价,为车企、经销商带来一个缓冲期。但是透支效应或将影响2023年汽车市场,销量或将出现同比下跌的局面。
业界一致认为在“600亿元的补贴”政策驱动下,可为2022年拉动至少百万辆新车销量,整体销量不会低于2021年,最终效果到底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2022年6月10日,比亚迪迎来了里程碑时刻——突破万亿市值,成为第一个跻身万亿市值俱乐部的中国车企,同时超越大众汽车,继2021年11月后再一次跻身全世界汽车企业市值前三,仅次于特斯拉和丰田汽车。
不过,盈利能力不突出,但却拥有高达300多倍的静态市盈率,因此比亚迪被不少投资者认为市值虚高。但是如果纵观比亚迪市值变动情况,增长因素从来都不是盈利能力,而是不断上涨的规模。2020年11月,比亚迪总市值超过5000亿元,超过了上汽集团和广汽集团两家之和,并在年底突破了7000亿元。那一年,比亚迪年初推出的刀片电池快速收获一大批海内外知名车企的订单;高端电动车—汉上市就成为爆款。2021年DM-i超级混动系统开始大杀四方,比亚迪市值也迅速蹿升到了7800亿元。
在新能源赛道,宁德时代以万亿市值被人们称之为“宁王”,随着 “迪王”加冕,中国新能源市场迎来了“王炸”时代。
德国时间2022年7月22日,大众汽车集团突然宣布,9月1日将由奥立弗·布鲁姆(Oliver Blume)接替赫伯特·迪斯 (Herbert Diess)担任首席执行官。
据了解,迪斯在此之前对于此事毫不知情,当时正忙着在大众美国的田纳西州查塔努加的工厂进行视察。2022年7月21日,刚从美国回来正在倒时差的迪斯接到通知,要求其在24小时内给出答复,在咨询了法律顾问后,迪斯决定离开。由于是被集团单方面提前解约,迪斯将会获得3000多万欧元全额薪酬(约合人民币2亿元)。
作为将大众汽车从“柴油门”事件中拉出来的重要功臣,迪斯随后对大众汽车进行了比较激进的电气化转型,先后得罪了工会领导以及部分员工。随着电气化转型频频受阻,迪斯最终在遗憾中告别了工作7年的大众汽车。
当第14代丰田皇冠于2020年在中国正式停产退出中国市场,中国消费者对于皇冠的情怀也“戛然而止”。虽然后来屡屡传出第15代皇冠会进入中国市场,但是中国消费者最终迎来的是一汽丰田将皇冠品牌复活,带来了皇冠陆放。
就在大家以为皇冠将一个品牌形式在中国市场继续下去的时候,丰田却突然宣布了第16代皇冠车型。
2022年7月,丰田一口气发布了4款皇冠新车型,包括轿车版、运动版、旅行版和跨界版,相比较以前的单一的皇冠车系,无疑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扩军”。
不过,对于第16代皇冠,外界一致认为已经彻底“变味”,虽然延续了皇冠的历史,但是却丢掉了“皇冠”的魂。最新推出的跨界版车型全新皇冠Crossover目前已经在全球多个市场上市销售,未来会再次进入中国市场,不知道届时中国会有多少消费者会为情怀买单。
原本在2022年举办的北京车展,因为疫情原因一延再延,最终随着北京进入感染高发期,而被迫宣布取消。由于北京车展与上海车展是交替举办,这或将意味着北京将连续三年缺席大型国际车展。
北京车展无法顺利举办,成都车展成了2022年全行业首个A级车展。8月26日,成都车展正式开幕,然而原本应该持续7天的车展,仅仅进行了4天便匆匆按下“暂停键”。
随后,天津车展在冷清中开幕了,据了解以往媒体云集的车展现场,只有为数不多的外地媒体到场报道,只剩下天津本地媒体勉强支撑。
原本应于11月举行的广州车展,也因为疫情原因宣布延期。就在大家认为将被取消的时候,广州车展宣布赶在2023年倒数前两天开幕。
从2022年的情况看,大型车展延期或者取消,并没有对车企及行业带来太大的影响。各品牌车企对大型车展的依赖性正在逐渐减弱。经历了这两年的众多不确定因素后,车企已经有所适应,会对这种突发情况有多种应对及部署方案。近年来,慢慢的变多车企在发布重磅新车时,会有意避开在大型车展上和其它品牌“扎堆”发布,而是将发布时间与车展错开。而是通过线上发布及借助各种视频类公众平台做传播,这也正在成为一种趋势。
2022年9月的最后一天,保时捷正式在德国证券交易所进行了首次公开募股。仅用不到一周时间,保时捷就成功超越大众汽车成为欧洲最有价值的汽车制造商,市值在欧洲汽车制造商中排名第一,大幅领先排名第三的梅赛德斯-奔驰和排名第四的宝马。
保时捷“独立”传闻已久,但是最终都被大众汽车集团一一否决。2022年初,大众汽车集团突然发布声明称已决定研究保时捷公司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可能性。
大众汽车集团对保时捷“放手”被认为是“缺钱”,因为正在倾力进行电气化转型,大众汽车集团亟需大量资金支持。另外一个原因被认为是股东保时捷-皮耶希家族想借此拿到更高的品牌控制权。二者各取所需,因此对于保时捷IPO也就是一拍即合。
保时捷IPO的成功或将引起更多品牌的效仿,未来,我们或将看到更多品牌走向“独立”,用真金白银实现自身的价值。
由于处于造车新势力的头部,特斯拉的一举一动都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关于特斯拉的各种交通事故,无论是在欧美还是中国,都会迅速成为车圈热搜。
2022年7月份,大明星林志颖开着特斯拉发生交通事故,导致其受伤并进行了长达5个多月的恢复。此事,令特斯拉迅速成为焦点,但是至今事故原因仍未披露。
2022年11月5日,广东潮州一辆特斯拉汽车出现重大交通事故,事故造成2死3伤。此事,让特斯拉又一次迅速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有关事故真相众说纷纭,今没有定论。
或许是舆论领域的负面影响导致特斯拉销量下滑明显,于是,特斯拉接连搞了两次力度很大的“降价促销”。先是在10月底宣布给Model3和ModelY降价,等到半个月后又给买车的人提供车险补贴。
但是从11月的销售数据看,“降价促销”效果似乎并不明显,甚至一度传出上海工厂出现大量库存车的传闻。
在资本市场,特斯拉也遭遇了风暴,股价持续暴跌,年初至今已经下跌超70%。2021年11月4日特斯拉的市值还高达1.3万亿美元,可就在一年之后,特斯拉的市值已经跌破了3500亿美元,9600亿美元凭空蒸发。
从各个方面看,特斯拉无疑已经“跌下神坛”,随着传统车企电气化转型的加速,特斯拉的优势将变得不再明显,不得不在未来面对更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造车新势力们在2022年走到了新的拐点,一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群雄逐鹿的局面即将来到。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